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

你還要繼續沉默嗎?──電影《熔爐》觀後與台灣南部某特教學校省思


  我很喜歡這部片,在2011年上映的韓國電影,來到台灣的年份我倒是有點忘了。對我來說,這部片連結到我開始關心「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這也是我逐漸接近這社會的一個起點。




  《熔爐》的故事很簡單、很明快,不拖泥帶水。我們都知道他就是一部談論身障兒童被侵害人權的議題,他沒有花太多時間演一些有的沒的,就讓主角直接切入重點,我以為,導演和編劇在這裡選擇的是:讓這些孩童更多地「說話」。

  無法用言語表現他們求救的心情,他們只能用嬌小的身體以及可能被阻斷的手語來拼命表現、用雙眼對著鏡頭說話。

  在旁審席上同樣不能言說必須以手語溝通的民眾,他們首先面臨無法即時知道目前審判進度的窘境。擁有錢與權的被告,可以不用耗費太多力氣,就讓其他人站在他們那邊。

  我們都知道,這些困境。就像我們都可能知道這些孩子遭受的痛真的很痛!


  孔侑飾演的男主角,也是處於較偏向弱勢的一份子,他從前是搞藝術的,當時依靠他的妻子養活他一家大小,直到妻子過世,他決定好好找份工作,因而來到這間特教學校。可悲的是,他還必須向校長供奉一些金錢,買下這個位置。這筆錢還是他母親選擇辛苦生活也要努力拿出來給他的。

  他對於現有的狀況感到痛苦,究竟他要保護他的媽媽和孩子?還是保護這些他曾經有機會救出、卻失之交臂的孩子們?


  雖然這裡一定存在著困境,也不可能馬上就獲得明朗的結果,卻不能就這樣沉默下去。開始工作之後,我較以前更能體會這件事,如果什麼都不做,事情絕對不會就這樣自己改變。去做點什麼,就算那很蠢,也一定能獲得什麼,哪怕是奈米級的前進也是前進。




請一起來關注:《沉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