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只要向前走,一定會有我們的未來──槙村怜《美味的關係》


  意外撿到這部漫畫。這陣子看過的少女漫畫裡最喜歡的作品,有點輕熟女向。日本於1996年推出由中山美穗與唐澤壽明演出的日劇版,台灣則是在2006年由周渝民與侯佩岑演出台版。

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負面情感不該被捨棄──在「情感」也被作為一種健康檢視之後



  2012年,陷入低潮的我讀了一些尋找人生方向的勵志書,後來讀了一本描寫社會現象的書,芭芭拉.艾倫瑞克的《失控的正向思考》

  這名作者早前曾轉換職業去做服務生,後來寫下《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這名作者的書名老是被翻譯成聳動的文字,或許與行銷策略有關吧,個人實在很想批評這書名,不過人家榜上有名,管他書名怎麼樣。

  回來正題。
  《失控》是作者發現自己得了癌症,經歷種種「被迫正向」的事件寫成的書。

  以前,總會有那種「幹嘛那麼沮喪,趕快打起精神來啊」或者「你就是因為老是看起來不開心,身邊的人才會怎樣怎樣」的念頭。可是,這樣一再地強迫自己開心一點,結果把精力都耗盡,不滿意的感覺也愈見高漲。

  難過又怎麼樣了呢?悲傷又怎麼樣?誰說不能哭喪著臉?

  之前最糟的時候,我讀了一本書很是喜歡,雖然對於現在的自己是有點「畢業了」,仍舊會將它放在身邊。書裡面講了一些方法,無非是希望讓我們更重視自己的身體一點。身體狀態與情緒狀態息息相關,過度的飽足,過度的匱乏,都會若有似無地牽引著我們的情緒。最顯見的莫過於緊張時的拉肚子或胃痛、頭痛。

  書裡提到一個故事,是一位婦人努力不讓自己流淚。明明讓自己哭一下也沒什麼。或許會獲得平衡啊,也說不定。我們並不需要總是符合自己想像中的「堅強」,尤其那個想像常常是過度理性化、機械化、去人性化的一個存在。

  就像人性裡擁有自私,也會有恨的情感,若是只想將它清除乾淨,而不加以重視,有一天會變成很大的大魔王喔。

  但是,也不是極端地鼓吹請您盡情地負面吧(坊間也有不少這樣的書)。
  只是,請重視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吧。我想這比什麼都重要。


  直到現在,在我需要的時候,仍會去翻翻一些勵志書,在一些書裡找到一兩句有用的句子,或者試試看他的方法,若是有效,就作為低潮時幫助自己的方法。不適用的就跟他謝謝再連絡。

  我理解自己不是一個那麼堅強的人,因此我只能找一些方法來幫助自己。陷入低潮時,就像是掉進水缸裡的魚,覺得怎麼游就是出不去,渴望陽光卻又喜歡海底的陰暗,那又怎麼樣呢。或許逼著自己划出水面,只會讓自己曬太陽過度而乾燥死亡,或許,掉進水裡是為了提醒我們又忘記好好照顧自己了也說不定。

  無論我們是什麼模樣,我們都很珍貴。


  若不是懂得陷入低潮的難過,就學不會忍耐,努力,以及珍惜身邊每一個人事物,每一個時光的那種情感。








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

我不想只是個「垃圾」──沈嘉悅《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桃園:逗點文創,2013)


  前陣子好不容易將駱的《棄的故事》讀完,讀詩很慢的自己,光是《棄》就讀了半年。楊的《金烏》也是,讀了半年。或許是知道自己就是消化得慢,在購買了逗點出版的某本詩集電子書之後,這次也在幾次猶豫後買了沈嘉悅《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的電子書。(一方面也是自己快要搬家了,一邊努力出清著書,總不好再買書進來)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障礙」來自個人觀、社會觀?──以《逆光飛翔》為討論對象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台灣電影《逆光飛翔》,描述一名全盲鋼琴家與一名希望成為舞者的女孩,相遇而後,面對種種困境仍然用力張開翅膀「逆光飛翔」的故事。劇情來自導演張榮吉於2008年拍攝的短片《天黑》,在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入圍金馬獎最佳短片的肯定下,他將主角黃裕翔的故事拍成這部劇情長片《逆光飛翔》。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我們」貧困嗎?或許貧困的我們──讀湯淺誠《反貧困》



  初讀湯淺誠《反貧困》這本書,是在即將畢業之際,當時邊投履歷邊修改論文,只為求得一個好職位,一個收入,一個養活自己的保障。


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看見希望嗎?──電影《希望:為愛重生》觀後(原名:소원,亦可翻為素媛)



  由《王的男人》導演李濬益拍攝的電影《希望:為愛重生》,於2013年上映。以兒童性侵事件為主題的這部片,讓導演獲得該年青龍電影獎的優秀作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