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看見希望嗎?──電影《希望:為愛重生》觀後(原名:소원,亦可翻為素媛)



  由《王的男人》導演李濬益拍攝的電影《希望:為愛重生》,於2013年上映。以兒童性侵事件為主題的這部片,讓導演獲得該年青龍電影獎的優秀作品獎。



  以上都是剛才查資料得知的,順便發現自己原來在《王的男人》之後,還看了這導演的另一部作品《君在遠方》(由秀愛主演,嚴泰雄也有摻一腳的作品,這部片也不錯)。這些馬後炮先放一邊,會看這部片的原因很簡單... ...完全是被劇情吸引了。

  故事很簡單,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前段是素媛在一天上課路上遭遇意外,慘遭一名醉漢性侵。接著,為了讓素媛慢慢獲得走向外面的力量,她接受了一些人的協助,還有爸媽的努力,其次則是裁判的劇情。這樣說下來故事都變得不有趣了(哭),精彩之處究竟在哪呢?

  還是兒童的「素媛」,被放在片名上。這名字音同希望、心願,或許是想將本片的明亮之處都放在這孩子身上的意思。

  遭受變態、沒有人性的對待的素媛,在一些劇情裡,很輕又很重地表現出她的迷惘。

  面對諮商師真淑,她說覺得自己髒髒的,沒辦法回去上課。她一度沒辦法說話,真淑像是在變魔術一樣,拿出一本剪貼簿,讓素媛一次一次貼上蝴蝶貼紙,說只要貼滿了素媛就能說話了。當然,這些事都不是那麼簡單就能過去的。

  導演用一些象徵性的片段,來表示素媛父母的無力與努力。等到假期結束,素媛必須回學校上課了。

  她因為暴行而必須裝上人工肛門,她身上總是有塑膠袋的聲音,她還不敢和同樣是成年男性的爸爸說話。

  爸爸必須穿上素媛喜歡的卡通人物人偶裝,才能和素媛面對面。爸爸知道素媛的擔心,所以在素媛隨身攜帶的小包包裡裝進一堆塑膠包裝的糖果,這樣就能蓋住素媛怕被同學聽到的塑膠聲音。

  這樣小小的象徵片段,都能感覺到家人之間渴望保護又害怕太用力就弄碎的那種用心。十分令人著迷。美好地是,導演沒有讓煽情的部分無限制地蔓延。

  除了家人、同學之外,還有我們期望知道的「裁判」。
  可不可以判那個變態死刑?
  
  我們都很恨。當然素媛的父母更難以原諒這件事。
  偏偏這名醉漢就是以自己喝得非常醉來進行這場裁判,法官甚至以由於被告醉得誇張,判斷理智程度不高,而判之以輕判。

  雖然筆者對於韓國的法律並不清楚,但以台灣的刑法來說,也會往對被告有利的輕判方向前進。前陣子,法學的老師剛好講到這部分,他說,有些人犯下某些罪行,你也知道,就算關上十幾二十年,這個人出來了,還是會再犯。所以呢,這個判刑的用處到底意義何在?

  差點動念想殺死被告的素媛父,被素媛緊緊抱著大哭不要。  
  一定是那一刻,素媛想到自己可能會有失去爸爸的危險,那簡直太令人害怕了。就算再恨那個被告,也不願意賠上自己身邊重要的親人。

  如果爸爸真的殺了那個被告,素媛該怎麼辦才好?幾十年度過沒有爸爸的生活嗎?

  筆者以為,這個表現,並不是對被告的原諒。而是這個瞬間,我們必須選擇比起什麼都還要重要的那一項,而那一項,一定就是我們深愛的人。

  希望,無法依靠誰來給,一定就在我們身邊。



  順道一提,為什麼韓國電影的說故事技巧都這麼好啊(哭)。





  本片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