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母親的復仇──韓影《歐若拉公主》&《模範母親/蒙太奇》

《模範母親/蒙太奇》

  年初看了嚴正花演的韓版《敗犬女王》(《魔女的戀愛》),雖然沒看完,卻引起對嚴正花的(聲音、美貌與身材的)各種想念。想當初是在看了韓劇《刀手吳水晶》之後喜歡上她。這次剛好趁過年這段空檔,看了兩部嚴正花主演的電影《歐若拉公主》、《模範母親/蒙太奇》(翻譯名稱有幾個,原文是蒙太奇/Montage的韓文拼音몽타주。



  嚴正花在這兩部片都飾演失去孩子的母親,似乎在她的電影作品裡,演出母親的角色還算常見。只不過這兩部剛好都是她為失去的孩子實行了一個「復仇」。《模範母親/蒙太奇》是2013年的電影,《歐若拉公主》則是2005年。兩部片說是劇情片,劇情性又有些弱了(殘念),《歐若拉公主》則是不斷殺害需要那些間接、直接造成主角女兒死亡的人物,頗像一部爽片。若是想看性感嚴正花或者本身就是個聲音控,建議可以來看看這部。

《歐若拉公主》

  (一)家族同樂的復仇模式

  《歐若拉公主》以一個小女孩在百貨公司廁所被繼母責罰作為開場,剛好走進廁所的順貞(嚴正花飾演)雖然一再要自己不去聽、不予理會,終究還是狠不下心。她趁機將小女孩帶離廁所,在廁所門掛上清掃標誌,隨即以優雅的腳步走入那名女人所在的隔間,以尖銳物品不斷刺殺直至死亡。廁所留下的歐若拉公主貼紙,為這部電影揭開序幕。

  這部片沒有太多需要推理的部分,就是不斷讓觀眾看到美麗的順貞對那些造成女兒死亡的人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謀殺、復仇。順貞將所有造成自己女兒慘遭性侵、棄屍的人以各種方式殺害,最後也對不聞不問的丈夫進行復仇,她在女兒屍體被發現的垃圾場以怪手舉起那位讓兇手以精神狀態不良逃過制裁的律師,一邊學著女兒的聲音和前夫說話,一邊崩潰哭泣,終於讓身為警察的前夫注意到自己曾經疏忽的那些情感。

  順貞也終於放棄掙扎,讓警方逮捕,也因精神受創進入兇手所在的病院邊監禁邊進行治療。想當然爾,順貞最後在病院遇到那位兇手,以小刀劃開他的頸動脈。那把刀,正是原來不甚諒解的丈夫思考許久後,獲得的答案。


  (二)用盡心機的復仇:讓兇手同樣體會失去摯愛的痛

  《模範母親/蒙太奇》,這部片初開頭便告知我們案件的即將到期。這個案件是夏景(嚴正花飾演)女兒西珍的綁架勒贖案。還在思考案件到期之後,夏景將會怎麼處理,故事旋即出現了轉機。與西珍綁架勒贖案一模一樣的案件再次發生了!會不會有可能讓西珍案有機會翻盤呢?答案必須回到犯案人身上尋找。

  這次被綁架的女孩,有一個動過心臟手術的母親,他們與爺爺同住。女孩的失蹤是因為爺爺的疏失造成,愛孫女心切的爺爺接到兇手的電話,在兇手的吩咐下行事。所有的事件都與西珍案相同,警方一度懷疑會是同一個兇手,或者是模仿犯,直到負責西珍案的警察決定將兇手的錄音檔進行比對,才知道,原來沒有這樣一個兇手,更沒有這個聲音的主人,這次的案件,完全是那位失去女兒的母親,以舊有的錄音檔犯下的案件。

  為什麼是這家人?當然不會是亂選的對象,而是對兇手的復仇。原來這個爺爺就是當初犯下西珍綁架案的兇手。好不容易找到他的西珍母親,看見他過得如此幸福,恨意愈深,因此擬定了這項計畫。

  看到這邊,筆者想到金基德的《聖殤》,硬要說自己是康道之母的女人,終於成為母親之後,一下子用力毀掉一切的快感。摧毀別人的心愛之物,自然是最痛之道。而提到「復仇」大概不能不提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復仇》、《原罪犯》、《親切的金子》,其中最經典的《原罪犯》也是以其心愛之人用力復仇的典型。朴的作品總是感官強烈,《原罪犯》讓人肉體與心靈俱痛,《賽博格之戀》則是痛到心裡去。或許比起肉體的復仇,還是心理的復仇讓人來得有共感多了。
  
《原罪犯》



  (三)題外話的省思:一定要復仇嗎?

  韓國電影裡似乎很常看到以「復仇」為主題的片,也有相關論文提到「恨」是研究韓國電影不得不注意的一個觀點。我們可以看到韓國電影不乏有不斷消費「愛」的作品,但不斷呈現「恨」,或者某種「缺陷」的作品也為數不少,也有極強調感官「性」的作品。無論如何,似乎都像在挑戰極限,不斷挑戰著我們神經裡訊號較為弱的部分,似乎想讓我們每一個不被好好對待的細胞都活絡起來。卻有可能讓我們的神經對於不夠強的訊號,都失去滿足。

  是不是一定要復仇?這種問題,相信誰都有一套自己的答案。
  早前在《希望:為愛重生》裡,看到同樣是關於兒童性侵案件的電影,他們則是將焦點放在如何好好走下去。《熔爐》則是讓我們感覺到無助,卻也知道繼續走下去的必要。畢竟,受到傷害的事是如此深重,情緒如此複雜多層次,怎可能一次都說清呢?

  剛好在今晚,看見新聞播放鄭捷事件的宣判,鄭捷被判了四個死刑還有其他等等,卻好像看起來不痛不癢。除了與新聞媒體呈現的角度有關,筆者也想,或許會不會是,對他來說,他難以感覺到那些生命的重量,還有生命的疼痛。就像那些感官強烈的東西太多,太過習慣,以至於對生命裡許許多多的事物,失去了感覺。



※文中提到的電影,筆者之前的心得:
 最完美的復仇,是先獲得你的愛──電影《聖殤》觀後
 看見希望嗎?──電影《希望:為愛重生》觀後
 你還要繼續沉默嗎?──電影《熔爐》觀後與台灣南部某特教學校省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