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馬影展,在一個下午接連看了《青春勿語》與這部《蒼白之月》。
一開始是在金馬影展的粉絲頁看到這部影片的預告,還沒點進去看影片,看到由宮澤理惠主演,加上導演是《聽說桐島退社了》的導演吉田大八(哎呀這部片我也超愛的下次來寫篇記錄吧),還有原作是角田光代!就十分想看這部片!
當天下午請了特休去看《青春勿語》,一看完就決定要去買這部片的門票(坐到最後一排的位置)。兩部片看下來痛苦到不行,但真的不枉此行,十分飽滿。
《蒼白之月》的片名原文為《紙の月》,改編自日本作家角田光代的小說《紙の月》。或許是要翻譯為台灣人比較容易理解的片名,將「紙」翻為蒼白之感,頗貼近於整部片的色調,還有宮澤理惠那種特殊的氣質。但筆者以為這樣會略為削弱作者的巧思(稍後再續)。
這部片描述一位乖巧的家庭主婦梨花,一直過著平凡還算幸福的人生。她的丈夫十分疼愛她,他們之間還沒有孩子,而這樣的梨花在銀行工作著,沒記錯的話,故事開始應該是梨花由派遣升為正式員工。老實也乖巧的梨花,遵從公司的吩咐,前往一名客戶家中,希望能請對方買自家銀行的定存,這名老先生出了名的有錢,但也十分會刁難這些銀行行員。意外地是,梨花竟然成功讓這位老先生(平林孝三)點頭了!甫上任就立下大功,對於梨花來說,是什麼樣的滋味呢?
在平林先生家中,她遇到一位大學生,平林光太。以為差點要被性騷擾的梨花,由於光太的即時出現脫出了困境。
後來,兩人在電車上相遇。光太偷偷跟著梨花的行蹤,梨花也發現了。
再後來,梨花走向了光太,和光太搭上同一路線的車。
──梨花和光太展開了一段焰火般的激情熱愛。
接下來的故事就是不斷的循環。
梨花想扮演一個有錢值得依靠的女性,嚷嚷著沒有學費而對學業不上心的光太,十分觸動梨花的憐愛之情。相較於無法獲得別人認可、較難被承認價值的原來那個身分,她似乎更樂於扮演「光太的」梨花。
梨花開始盜用公款。從光太說爺爺平林孝三不願意借錢讓自己念書那時候開始,她對平林孝三的埋怨轉移為盜用他給銀行儲蓄的錢,接著是一些平常對她抱有信任的那些客戶身上,從三百萬定存到一千萬定存,盜用的公款愈來愈多。她甚至為光太買了一間房、訂下昂貴到不行的高級旅館,只為讓光太快樂生活。
等到梨花被銀行資深行員抓到證據時,梨花發現光太早另結新歡,而這筆公款盜用早已滾到上億的空缺。她問梨花為何要這樣盜用公款,這不是在自毀人生嗎?
梨花說,有一天晚上,她走出電車,看著天空那輪明月,她舉起手,像是在擦玻璃上的髒污那樣,用手指擦了擦眼前的月亮,月亮就這樣消失了。
誰能理解月亮消失之意呢?筆者以為或許能夠這樣解釋。稍微回歸到這部作品的原名《紙の月》。在日文裡,「紙」的音同「神」(かみ),連著劇情這樣思考,就稍微能夠理解這個片名了。這裡像是有著「神在哪裡呢?」的質疑,連月亮都能這樣擦掉了,哪裡有神呢?再加上梨花不斷地盜用公款,那些紙做的錢,只不過是一張一張我們以為有價值的貨幣,而且是以紙印刷而成的貨幣,真正的價值究竟存在於何處呢?角田光代似乎跟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貨幣是神嗎?神真的存在嗎?若是不在,我們又在相信著什麼呢?
梨花回應了那些質疑,她做了一個決定。她用椅子打破了落地窗,她問那位資深行員前輩,要一起走嗎?
當然,誰像梨花能擁有這種勇氣?她就這樣一溜煙逃走了,她為自己打破那扇玻璃窗,跑向她的未來之路。追在背後的當然是那些道德與律法。
在電影院時,一路看著梨花盜用公款,十分難受。那是不可以的,我們都知道。我們都想譴責這樣的梨花,卻也為梨花這樣的勇氣瞪大了雙眼。或許其中包含著羨慕與敬佩,端看觀者如何詮釋。
* *
題外話。初讀角田光代的作品是《森之眠魚》,若是喜歡像《告白》那樣提到家庭裡的壓抑、痛苦的作品,這部作品是專注在家人之間的那種細膩、疼痛作品。後來再看她的《第八日的蟬》,也是題材特別的作品。或許,有機會再來寫寫這部。
* *
《蒼白之月》預告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