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哈韓與「韓國想像」(二)──無所不能的小當家之《大長今》



  上次筆者以《The King 2 Hearts》為例,提到「架空世界」一詞。架空之意與虛構相似,像是小說、動漫作品,或者更典型的《魔戒》、《哈利波特》,都可做為範例。筆者以為一個「完整」不容易被揭穿的架空世界,是一部作品能不能在讀者新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關鍵。能不能符合更多數人的價值觀,不讓讀者發現裏頭有現實的痕跡,或者是善用現實營造一個看似存在於現實的烏托邦,都能讓作品擁有美好的想像可能。然而,要是露出太多馬腳,就會讓我們一下子夢醒,從夢境掉回現實。


  談論「韓國想像」,筆者在此先選擇了與現實較不貼近、較為虛構的作品,希望能讓我們更快找到這個「韓國想像」可能是什麼。

  講到韓劇,怎能不提《大長今》?《大長今》或許是影響最多台灣人,讓台灣觀眾發現「韓國古裝劇原來還蠻好看的嘛」的重要作品。它不只是好看,還非常好看,老少皆宜、男女皆宜,十分不可思議。

  一般說來,這種外來劇自然會有些「偶像劇」的包袱存在。尤其,在2004年《大長今》播出前,幾部引起話題的韓劇多以愛情(融合一點友情、親情)為主軸,雖然也有一些古裝韓劇作品,例如《商道》、《醫道》,但這兩部作品分別以古代的經商、醫師為主題,尤其《醫道》更以男性為主角(這部片也翻作許浚),似乎難免會形成一些觀看上的隔閡。不得不承認,融合了太多韓國古代歷史,放入太多艱澀詞彙的作品,對於「電視機前」的觀眾,是有點難引發人家的興趣。

  《大長今》的成功或許是順應時勢,加上各方面的表現不錯,總之我們就是看見它成功了。飾演大長今的李英愛,原本在《火花》一劇就表現得亮眼,這次變身長今,更是紅遍整個亞洲。在這邊大概無法分析它為什麼這麼紅(這個問題,有好幾本碩論在討論啊),而只能寫出筆者在這部劇看到的幾個點。

  首先是這部劇呈現給我們一個可作為參考的韓國歷史:原來韓國有皇上,他們也有後宮,有宦官,有尚宮,有一個王朝存在。說起來與我們生命經驗中的「中國」頗為相似。而原來,他們有這樣一個專門為御膳煩惱的單位。

看韓國歷史劇看到熟悉之後,看服裝也能大概猜出是什麼位階的人。


  這個御膳房,就是長今長大之後進去工作的皇宮廚房。小長今為了解開母親死亡的謎,不斷努力,終於混進宮裡成為小宮女,接著就開始跑御膳房的升等關卡。從小宮女慢慢走向尚宮的位置,這段期間她遇到各種小人陷害,也有時運不濟(失去味覺),還因別人的陷害下放,之後努力成為醫女回到宮裡。長今的人生一波三折,這種勵志故事,或許讓誰看了都沒辦法抵擋吧。只要有點耐心看下去,就會被長今的態度感動,每天都期待看到長今會碰到什麼事,期待電視上播出她的故事,這樣的觀看竟意外地給自己影響,不只是觀看的滿足,也提供了面對現實不絕望的勇氣。

  這裡蠻迷人的還有類似「職人」的設定。由於筆者並不熟悉韓國的語境,只好在此選用較貼近自己想法的用詞。「職人」來自日文,現在在台灣的語境也不算少見。意指「工匠」,以雙手製造東西的職業人士,雖然長今嚴格說起來是個廚師(和醫師),不過在劇裡我們常常看到她的親力親為,她的身體力行(嘗試各種不同時間、地區的水,還有嘗試各種食物,也努力進行研究,為了完成一樣食物用盡心思),這種精神或許與「職人精神」極為相近。在塑造長今的「職人精神」同時,我們一方面敬佩於編劇的巧思,一方面也為劇組的考究所吸引。



  此外,大概就是這部戲的愛情部份了。不同於韓國偶像劇的快又強烈,這部劇很細膩地描繪了情感由淡緩慢轉濃的情節。

  綜上所述,可以理解「長今」是個與我們相近又相遠的角色。而此劇描述的歷史情境,更是讓台灣觀眾意外感覺熟悉的背景,或許我們在此以「文化接近性」(cultural proximity)來描述這個特質並不為過。至於,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文化接近性」?自然與韓國的歷史有所相關。

  若是熟悉韓國歷史的人,或許對以下幾點並不陌生:現在我們知道的韓國曾經與中國是同一家(要繳錢的那種關係),韓國曾經(和台灣一樣)被日本殖民過。韓戰後,南北韓劃分,南韓與美國有種說不清楚是愛是恨的關係。

  這些部分都與台灣有所相似:台灣與中國難解難分的歷史關係,還有年紀較長的觀眾從小被培養「以中國為鄉」、我們的國文歷史地理課本也不知為何都充斥著中國的資訊,即使目前看來很清楚,但就是不能說清楚的這種曖昧關係。在二戰後,台灣的經濟成長也在很大部分上依賴美國。美國來的物資、資訊,慢慢為台灣帶來了一些改變。這些歷史在我們成長經驗裡,逐漸有了各種「崇美」、「哈日」的元素。至於韓國呢?或許是似乎很親近、但是又很遙遠的一個國家。


  另外還有語言的部分,留待下次再談。

  然後,《大長今》的重要位置或許也與她的「韓食」元素脫離不了干係。




《大長今》的經典片尾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